当前位置: 系部首页 > 教学科研 > 教学督导 > 正文

2020年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方案

【来源:| 发布日期:2020-04-04 】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系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按照学院的部署,举办我系首届教师教学能力比赛。

一、比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教学团队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依据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性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运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做出教学反思与诊改。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实现师生、生生的全面良性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注重通过教师规范操作与有效示范培育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

另外参赛作品要体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弘扬劳动精神,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学习支持环境、服务供给模式,采用信息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撑。

二、比赛分组及时间安排

1.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

3.提交作品时间截止到420日。

三、比赛办法和评审标准

1.按照比赛分组。教学团队提交评审参赛作品材料,系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网评,确定报送学院参赛作品。

2.评审标准。以2020年河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为依据。(见附件)

四、参赛作品及提交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应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并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每件参赛作品材料以U盘形式提交,包括说课稿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实施过程、对接标准、创新等)和PPT、授课计划、参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相关材料

五、其他要求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和《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有关要求修订完善。

2.教案要求: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设计合理、重点突出、规范完整、详略得当。

3.参赛的教学内容(含实训内容)应依据教育部印发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和制作。

4.专业组别以《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 年)》以及 2017年、2018年增补专业为准。

 

 

                                                   2020320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报名表

 

参赛组别

 

 

专业大类

(学科)

 

专业类

(学科)

 

专业(学科)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姓名

学校(单位)全称

承担具体教学或教研任务

 

 

 

 

 

 

 

 

 

 

 

 

系部推荐

意见

 

                                              

单位公章

      

学院局

意见

 

 

单位公章

       

 

注:

1.参赛汇总表中姓名及顺序务必与此表完全一致,如不一致,以提交的参赛汇总表为准。

2.参赛组别:请填写 高职一组、高职二组、高职三组。

3.专业大类(学科)、专业类(学科)、专业(学科):

如参加公共基础课“语文”比赛,专业大类(学科)、专业类(学科)和专业(学科)均填写“语文”。

如参加专业课比赛,中职请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中的专业类、专业名称规范填写,不用填写“专业大类(学科)”一栏;高职请按照《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中的专业大类、专业类和专业名称规范填写。

 


                  2020年教师教学能力参赛(初赛)作品汇总表

系部(盖章)                              填报人:                                     手机               

参赛组别

姓名

 

学校(单位)全称

 

专业大类

(学科)

专业类

(学科)

专业(学科)

课程名称

作品名称

(根据教学任务凝练)

第一作者手机

专业课程组

 

 

 

 

 

 

 

 

 

 

 

 

 

 

 

 

 

 

 

 

 

 

 

 

 

 

 

 

 

 

 

 

 

 

 

 

 

 

 

 

 

 

 

 

 

 

 

 

 

 

 

 

 

 

 

 

 

 

 

 

 

 

注:1.获奖通知和获奖证书以此表信息为准,请正确填写,不再另行校对相关信息。填写完毕后,以EXCEL格式发送至高职联系邮箱hbgzbs@126.com

2.参赛组别:请填写高职一组、高职二组、高职三组。

3.姓名:以教学团体名义报名,成员2-4。要填写所有作者姓名,并与附件3参赛报名表中姓名及顺序完全一致。姓名之间请空一格,不换行。

4.学校(单位)全称:请完整、准确填写参赛成员所在学校(单位)名称,单位之间请空一格,不换行。

5.如参加公共基础课“数学”比赛,专业大类(学科)、专业类(学科)和专业(学科)均填写“数学”。

如参加专业课比赛,专业大类(学科)、专业(学科)、专业(学科)请按照 《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5)》中的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名称规范填写。


附件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评分指标

专业(技能)课程组

评价

指标

评价要素

目标

学情

20

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符合教育部发布的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装备规范)、顶岗实习标准等有关要求,涉及1+X证书制度试点的专业,还应对接有关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紧扣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2.教学目标表述明确、相互关联,重点突出、可评可测。

3.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详实反映学生整体与个体情况数据,准确预判教学难点及其掌握可能。

内容

策略

20

1.能够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及时反映相关领域产业升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重视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针对基于职业工作过程建设模块化课程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2.教学内容有效支撑教学目标的实现,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实训教学内容源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或工作流程、过程等。

3.教材选用符合规定,补充引用生产实际案例,配套提供丰富、优质的学习资源,教案完整、规范、简明、真实。

4.根据项目式、案例式等教学需要,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技术应用预想合理,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考虑周全。

实施

成效

30

1.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符合课堂教学实际,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

2.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技术技能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能够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强调知行合一,实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

3.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活动安全有序,教学互动广泛深入,教学气氛生动活泼。

4.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

5.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虚拟/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及数字资源、信息化教学设施设备改造传统教学与实践方式、提高管理成效。

教学

素养

15

1.充分展现新时代职业院校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发挥教学团队协作优势。

2.课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

3.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

4.教学实施报告客观记载、真实反映、深刻反思理论、实践教与学的成效与不足,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的改进设想。

5.决赛现场展示与答辩聚焦主题、科学准确、思路清晰、逻辑严谨、研究深入、手段得当、简洁明了、表达流畅。

特色

创新

15

1.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

2.能够创新教学与实训模式,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与实践体验。

3.能够与时俱进地更新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研科研能力。

4.具有较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