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文化初探(二)

作者: 时间:2019-05-16

赵文化研究所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每个成语典故都与历史人物有着根本联系,所以确定人物的范围是收入条目的一个关键。由此我们以为:其祖籍是赵人或邯郸人,或者其本人是邯郸籍贯但一生不在邯郸地域内活动的人,围绕他们发生的历史故事或其文学作品中演化出的成语典故,不应或大部分不应视作邯郸成语典故,因为这些成语典故产生的物质环境和思想基础都与邯郸无关,如邯郸淳及其作品等;相反,有些人不是邯郸籍贯但长期生活在邯郸地域内,以及外地人根据有关邯郸历史故事撰写的文学作品中演化出的成语典故,却有相当一部分可以看作邯郸成语典故。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沈既济的《枕中记》、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等作品中所出的成语典故;还有些邯郸籍人(生于邯郸)因某种原因曾离开邯郸地域,围绕他们产生的成语典故,也可有选择地当成邯郸成语典故。如晋学者束皙、唐相魏征、金相赵秉文、清学者崔述等人的论著中形成的成语典故;另外,虽说邺城曾是六朝故都,但与六朝帝王有关的成语典故并不能一概归入邯郸成语典故范畴。如曹操和建安七子文学作品中衍化出的一些条目就是如此。总之我们认为,收入邯郸成语典故的根本原则,应看其典故内涵与邯郸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历史)、地域或邯郸人物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至于这种程度的理解,还需要我们根据每个条目的取材内容、产生的背景、原因等多方面情况去研究,去把握。

目前,邯郸学术界对于的概念及其收入原则的理解和认识还不统一,所以造成各位学者所收条目数量也存在很大差距。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以上六条特别是第一条收入原则,我们粗略地估计,邯郸成语典故的条目大致可以筛选出数百条或近千条(如果标准放宽,可达到两三千条)。其中包括一个条目衍生多条的现象。如在 “毛遂自荐 ”条外还有 20条左右的同典不同条的成语: “处囊锥”、 “锥处囊 ”、 “颖囊未出 ”、 “脱颖 ”、 “吐颖呈锋 ”、 “脱颖而出 ”、 “一言九鼎”、 “碌碌十九人 ”、 “碌碌因人 ”、 “因人成事 ”等等。再如在 “分香卖履 ”之外有 “铜雀分香 ”、 “卖西陵履 ”等。像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邯郸成语典故的深刻和精彩之处。

另外,从已有的成果分析,邯郸成语典故的典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1、典故的时代以先秦战国为主,基本上涵盖了我国古代史的各个时期。 2、从地域范围看,以邯郸、邺城为中心,基本上每个县市区多多少少都有成语典故产生。 3、从典故的载体看,除以《史记》等二十四史及《战国策》、《荀子》等我国重要的典籍为主外,还涉及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众多的古典小说、戏曲、散文、笔记等文艺、文学作品。 4、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成语典故数量近万条。如果邯郸成语典故按近千条计算,占其十分之一,数量十分可观。特别是有意义的是,邯郸成语典故中包含有我国许多历世的经典之作。同时具有数量和经典这两方面优势,这在国内其他地区还是不多见的,我们认为,这正是邯郸无愧于 “成语典故之乡 ”的美誉的理由,二者缺一不可。特别是成语典故的数量,对这个称谓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决定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后继续大力挖掘成语典故的数量仍是一项重要工作。

三、邯郸成语典故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文化传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效应,成为影响和调节社会生活的超稳定系统,表现出一种内控自治的历史惯性运动。中国的成语典故就具有这样的特点。邯郸成语典故,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凝结着我们祖祖辈辈的经验、智慧和祈盼。其之所以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说明它们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深远的现实意义。所以从理论上总结、认识它的社会功能,应是我们研究邯郸成语典故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 、从文化载体角度讲,成语典故有浓缩一个完整历史故事的,还有蕴含社会和人生哲理的,也有记载风俗民情的,可以说成语典故承载着历史、哲学、社会风俗等社会各方面的文化信息,内涵相当丰富,具有独特的传承、传播历史文化的功能。

2 、从汉语言文化发展的角度看,成语典故增添了汉语语言的艺术表达魅力。我们知道,中国成语典故的来源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源于文学作品的,二是源于我国古典史籍的,三是源于古代寓言、神话传说的。成语典故在这三方面的运用,可以使人们所描述的人物、思想、事物更形象传神,更精彩深刻。它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形象地记录着历史,同时也在表达着人类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达到了语言艺术的高超境界。它是文学语言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锦上添花之笔、会意传神之笔。包括邯郸成语典故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成语典故均是如此。

3 、从其社会教化功能看,民族文化系统的深层意识就是该民族的自我意识,它支配着人们的一般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念,以及由这些观念而采取的社会文化行为。就邯郸成语典故来说,励志类有 “胡服骑射 ”、 “毛遂自荐 ”、 “青出于蓝胜于蓝 ”、 “破釜沉舟 ”等。资政类有 “任贤使能”、 “奉公守法 ”、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开源节流 ”等。启智类有 “围魏救赵 ”、“绠短汲深 ”等。省身类有 “负荆请罪 ”(将相和)、 “黄粱美梦 ”、 “铸成大错 ”等。喻世类有 “纸上谈兵 ”、 “邯郸学步 ”等。寓意类有 “完璧归赵 ”、 “美意延年 ”等。

4 、从民族精神和性格的培育上讲,邯郸的众多经典成语典故,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标志性语言,堪称中华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如 “胡服骑射 ”,体现了中华民族 “开拓进取、竞争图存、兼收并蓄、改革创新 ”的伟大精神。 “毛遂自荐 ”成为挺身而出的代用语。赵奢 “奉公守法 提供了 “以法治国 ”的范例,成为千古政训。廉颇、蔺相如联袂上演的 “将相和 ”的历史活剧,是摒弃前嫌、团结御侮的象征。蔺相如的 “完璧归赵 ”,不仅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成就了他一代贤相的美名,而且这一成语被引申为 “完璧奉还 ”、 “诚实守信 ”等意义,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然而要弘扬成语典故文化,必须解决好成语典故在现实社会中面临的许多障碍和问题:

其一,成语典故自其形成开始,千百年来被广泛使用社会各个领域,它把前人的哲理性和寓意性的总结,贯穿于中华民族成长前进的过程中,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语言艺术和智慧的不断发展。但近百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和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正在被多元化文化所取代,语言文字也在快速发生着演变,这在客观上为今人继承和享用成语典故这一光彩夺目的文化成果带来了不少困难。有些趣味津然的成语典故,由于人们理解上的差异,至今未被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还有一些青年学生的汉语语言,日益显得直白无味、罗嗦难耐、缺乏生机和魅力。这实在是憾事。特别是那些好事者来了个古为今用,任意歪曲成语典故的意义,把它们用在各类商业广告和低级的笑话之中,这更是对文化的大不敬和任意践踏,令人悲哀。所以大力开展成语典故的整理、宣传、教育,扭转使用成语典故中的不良习气,正确发挥其社会功能,弘扬成语典故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其意义不可低估,这一点在我们宣称 “成语典故之乡 ”的邯郸更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其二,与以上现象形成反差的是:如今,汉语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语言。 2005 3 24日《参考消息》用整版报道了全球兴起 “汉语热 ”的现象。汉语作为一种独立的、最古老的语言,其本身的特点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具有很大的魅力。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又是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汉语代码已日益显现出其作为计算机语言的优越性。到 2002年,全球有 85个国家 21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 2004年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外国考生已达到 10万人。面对国外许多国家学习汉语的热潮,相信,今后汉语将会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迅猛走向世界。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风靡世界的今天,全面深入地研究、弘扬成语典故文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作为成语典故之乡的邯郸理应抓住这良好的机遇,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争取在其理论和学术领域占居前沿地位。

Copyright © 2006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河北省邯郸市渚河路141号 邮政编码:056001